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十三、星空中的第五个星球及其灵人和居民
168.我又被带到一个星球,这个星球同样在我们太阳系之外的宇宙。这次旅行经历了持续将近12小时不间断的状态变化。陪同我的是许多来自我们地球的灵人和天使,我一路上便与他们交谈。我时而斜向上走,时而斜向下走,但始终朝右;在来世,右朝向南方。我只在两个地方看见灵人,在一个地方与他们交谈过。我在路上或旅程中能领略到主的天堂何等浩瀚,这天堂是为了天使和灵人。无人居住的地区也使我断定,它如此浩瀚,以致即便有成千上万个星球,每个星球上都有和我们地球上一样多的人,仍然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住到永远,并且这空间永远填不满。我通过将它与围绕我们地球并专为它设计的天堂的面积进行对比得出这个结论;相比之下,这个天堂的面积如此之小,以致它还不到无人居住的空间的一亿分之一。
1573.“当时迦南人与比利洗人住在那地”表示外在人中的邪恶和虚假。这从“迦南人”和“比利洗人”的含义清楚可知:“迦南人”是指外在人中来自母亲的遗传之恶,如前所述(1444节);“比利洗人”是指衍生的虚假,如下文所述(1574节)。主的外在人包含来自母亲的遗传之恶(参看1414, 1444节)。虚假就是从这恶中产生的,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因为哪里有遗传之恶,哪里就有虚假;前者生出后者。但在人吸收世俗和宗教知识或认知之前,邪恶不会生出虚假。除了这类知识或认知外,邪恶没有它可以作用或流入的其它对象。属于心智的意愿部分的邪恶以这种方式转变为理解力部分中的虚假;因此,这虚假也是遗传的,因为它是从遗传之物而生的,尽管不是基于虚假原则的虚假。不过,它存在于外在人中,并且内在人能看到它是假的。
由于在主充满世俗和宗教知识或认知之前,或亚伯兰寄居在埃及之前,祂从母亲那里遗传了邪恶,所以前一章(12:6)说“迦南人在那地”,但没有说比利洗人在那里;而在此处,祂吸收了这两种知识或认知之后,经上说“迦南人与比利洗人住在那地”;这表明,“迦南人”表示邪恶,“比利洗人”表示虚假。这还表明,提到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不是任何历史系列的一部分,因为上下文根本没有论述他们;前一章(12:6)提到迦南人也是这样。由此明显可知,此处隐藏着某种奥秘,这奥秘只有从内义才能知晓。
任何人若听说主里面有从母亲那里遗传的邪恶,可能都会感到惊讶;但既然本节经文公开声明,并且内义正在谈论主,那么就没有人会怀疑这是真的。因为一个人若不从另一个人那里遗传邪恶,就永远不可能从他或她出生。不过,源自父亲的遗传之恶是一回事,源自母亲的遗传之恶则是另一回事。源自父亲的遗传之恶更为内在,并且永远保留,因为它永远无法根除。但主没有这种恶,因为祂是从耶和华父生的,因此就内在而言是神性或耶和华。而源自母亲的遗传之恶属于外在人,这恶的确存在于主里面,被称为“迦南人在那地”;由此而来的虚假则是“比利洗人”。主在这个意义上和其他人一样出生,并且和其他人一样软弱。
主从母亲那里遗传了邪恶,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很清楚地看出来,即:祂经历了(属灵的)试探。没有邪恶的人是不会受到试探的;试探人的,是人里面的邪恶,他通过这邪恶受到试探,或说人里面的邪恶才是试探的源头和手段。主受到试探,并且祂所受的试探如此严厉,以至于没有人能经历其百万分之一。祂独自承受它们,凭自己的能力彻底战胜邪恶,或魔鬼和整个地狱,这些事也很明显。关于这些试探,我们在路加福音中读到:
耶稣在灵里被引到旷野,在那里四十天受魔鬼的试探。在那些日子,祂没有吃什么。魔鬼用尽了各样的试探,就暂时离开耶稣。于是耶稣带着灵的能力回到加利利。(路加福音4:1-2, 13-14)
马可福音:
灵驱使耶稣,让祂走到旷野。祂在旷野四十天受试探,并与野兽在一起。(马可福音1:12-13)
此处“野兽”表示地狱。此外,祂受试探甚至到死的地步,所以祂汗滴如血:
耶稣极其伤痛,祷告更加恳切,祂的汗如同大血滴落在地上。(路加福音22:44)
天使不受魔鬼试探,因为只要他在主里面,恶灵就无法靠近他,哪怕离得远远的,也会立刻被恐惧和惊骇抓住。如果主生来就是神性,没有来自母亲的邪恶粘附着祂,那么地狱更不能接近祂。
牧师常说,主也担当了人类的罪孽和邪恶。但对主来说,若不通过遗传的途径,把罪孽和邪恶吸引到自己身上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神性不会轻易受邪恶影响,因此,为了能凭自己的能力征服邪恶(没有人曾做到,或能做到这一点),从而成为公义的唯一体现,主愿意和其他人一样出生。否则,祂根本没有必要降生,因为主无需降生就能取得人性或人身本质;如当向上古教会成员和先知们显现时,祂有时会这样做。但为了披上邪恶,以便祂可以与这邪恶争战并征服它,从而在自己里面将神性本质与人性或人身本质结合在一起,祂来到这个世界。
然而,主并没有实际的邪恶,或祂自己的邪恶,正如祂在约翰福音所说的:
你们哪一个能判我有罪呢?(约翰福音8:46)
综上所述,清楚可知刚才那句话,即“牧养亚伯兰牲畜的人和牧养罗得牲畜的人就起了纷争”表示什么;原因在于,“当时迦南人与比利洗人住在那地”。
608.当内呼吸停止时,和现在几乎一样的外呼吸就逐渐取代了它。与外呼吸一同出现的是有声语言或发音,它们成了思维观念的载体。在这个过程中,人的状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感知事物,取代感知的是一种不同的指示,这种指示可称作良心。它虽与良心很相似,但却是介于感知和现在一些人所熟知的良心之间的一种中间物。一旦思维观念被如此包裹起来,也就是说,被包裹在有声语言里,人们就再也无法像上古之人那样通过内在人被教导,而是通过外在人被教导。因此,上古教会所受的启示被教义取代;这些教义先被外在感官接受,会在记忆中产生物质观念;思维观念能从这些物质观念中得以形成,而他们就通过并照着这些思维观念被教导。因此,随后的这个教会拥有完全不同于上古教会的心理构造。若非主将人类带入这种心理倾向或这种状态,没有人能得救。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